近几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了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心理脆弱,无病呻吟。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这是什么概念?大约每5个孩子就可能有一个患有抑郁症,而这其中69%是与家庭关系有关,所以真的不是他们矫情,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和理解。
大家回想一下,您是不是经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呢?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我早就说了,你就是不听,现在掉坑里了吧。
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你爱怎样就怎样,我不管你了。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你随口而出的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但你每一次的认真倾听和好好说话也许能成就一个的孩子。
冬奥会期间,天才少女谷爱凌频频刷屏,在她8岁时,她加入了一支滑雪队,当时队里只有她一个女孩,所以她特别在意自己的性别和成就。
回到家后,她赌气似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以后想去参加奥运会。”
大家可以场景置换,如果是您的孩子,您会怎么回答呢?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如果是我爸,他一定是:“那怎么行,你一个女孩子跑去滑雪,还想参加奥运会,你怕是头脑搭错了”
而谷燕温柔地回答:“挺好的,加油,你可以的!”
所以,各位家长们,用语言去成就孩子,是父母最高级的教育。
但是,有朋友会说,为人父母,怎么可能永远保持情绪稳定呢?
这不,进入暑假了,想必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吧,现如今,辅导作业已经成了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越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您常常贬低他,他真的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临床心理学称之为隐形精神暴力。
所以为了孩子心理健康,从今天起尝试换种方式说话吧。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三种方法,您可要仔细听咯!
1.尝试开放式对话
对孩子,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地去命令,比如想要叫孩子吃饭,很多父母都会说:“宝宝,快点过来吃饭。”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呢:“儿子,看看谁能吃到那个颜色最漂亮的菜。”
2.拒绝情绪式对话
情绪的问题绝对不能用情绪对话来解决,比如当孩子撒泼打滚,大吼大叫时,很多父母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只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3.多用启发式对话
事实上,对话是双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多用疑问句,比如孩子觉得小狗好可爱,父母就可以引导“小狗在干什么呀,小狗为什么追球跑呀”这样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和观察。
其实,我们总说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可却忽略了孩子最想要的是父母温柔的语言。每个孩子都希望可以生活得轻松快乐,作为家长的我们,正是孩子轻松快乐,健康成长的关键。
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却也可以是最锋利的刀。它能带来多少温暖,也能带来多大的伤害。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好好说话,发挥语言的魅力和价值,给孩子带来走心的鼓励、理性的批评和温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