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以后,家里的血氧仪和制氧机要备着,时刻关注宝宝的血氧情况,尤其是喂奶的时候。一旦病情出现变化,随时电话沟通……”4月1日,久违的阳光洒进暖意融融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外的家属接待室回荡着钱磊医师的殷殷叮嘱。陈先生夫妇怀抱盛放的康乃馨与向日葵,眼中满怀欣喜与感激,将一面印有“仁心仁术 德医双馨”的锦旗郑重交到主治医师钱磊手中。这一刻,标志着他们胎龄28周、出生体重仅1190克的早产宝宝历经67天生死博弈,终以2750克的健康体重重回父母怀抱。这个"超早产儿"的小生命,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专业救治与精心护理下,完成了从脆弱如蝉翼到茁壮新生的蜕变。
新生儿科主任汪斌(右2)、主治医师钱磊(左1)、护士长王劲桦(右1)与陈先生一家合影
生命奇迹67天跨越生死关
时光倒回至两个月前,一场生命保卫战在手术室骤然打响。陈太太因胎膜早破28小时,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剖宫产分娩,胎儿仅28周便降临人世。新生儿科主治医师钱磊回忆:“孩子出生时呼吸困难,气促、发绀,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救治难度极大。”面对家属的焦虑与期盼,新生儿科主任汪斌立即启动危重新生儿救治机制,联合麻醉科、产房等多学科团队,予患儿入转运暖箱转至新生儿科,进行重症监护,并实施气管插管。由于床旁胸片显示患儿白肺改变,并出现呼吸衰竭表现,考虑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治医生钱磊先后两次经气管注入猪肺磷脂,成功逆转了患儿的呼吸衰竭。针对该患儿的危重病情,新生儿科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监测,精准地调整着呼吸机的每一项参数。然而,在生后28天,患儿仍无法脱氧,依旧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这是极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面对焦急万分的家属,钱磊一面反复向家属解释病情,缓解他们心中的焦虑,一面和科室主任汪斌商讨出一套细致的治疗方案。给予患儿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限制液体量、加强营养支持及口服利尿剂等治疗,并积极鼓励家属来科室进行袋鼠式护理,让亲子间的亲密接触为患儿恢复病情助力。终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宝宝在出生后35天成功撤离了呼吸机,43天时停氧。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医护团队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严格把控吸氧浓度,在住院期间对患儿进行两次眼底筛查均未见异常。
新生儿科护士长王劲桦正在护理早产宝宝
同时,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在汪斌主任的带领下,针对患儿所面对的呼吸关、黄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问题,为该患儿制定了个性化救治和护理方案。在恒温如母体的暖箱中,医护团队构建起立体防护网:实时监测颅内出血变化、个性化营养方案、严格的感染防控体系都为患儿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经过5天的有创呼吸机治疗、35天的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宝宝经受住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等危重症的考验。第67天,宝宝的体重增长至2750克,生命体征平稳,能经口全量喂养,出院前头颅、心脏彩超检查正常,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顺利闯关出院。
医患同心锦旗背后的信任与责任
陈先生轻轻地抚摸着宝宝的双下巴道:“每一次病情波动,钱医生都耐心解释。每次接到我们的电话从不敷衍。其实刚入院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忧。但每次电话里听到钱医生跟我们讲宝宝的变化,我觉得有钱医生在,我们很放心,很踏实!”在治疗期间,医护会指导家长学习袋鼠式护理、早产儿喂养技巧。钱磊会通过微信发送患儿视频,缓解家属焦虑。
出院当天,护士长王劲桦为宝宝穿衣并与家属核对信息
接过锦旗的钱磊表示:“每个早产儿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他们修补翅膀。这份荣誉属于新生儿科的整个团队,更属于不离不弃、给予我们充分信任的家长。”据了解,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景德镇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年均收治早产儿200余例,极早产儿救治成功率达95%以上。
生命至上用专业托起希望
此次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护团队成功救治孕28周超早产儿病例,充分展现了新生儿科室的精细化救治能力,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构建的全方位生命保障体系。未来,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将持续提升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能力,用医术与温度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此刻,陈先生家中已布置好温馨的婴儿房,这个曾与时间赛跑的小生命,正迎着春光开启属于他的崭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