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优势。为进一步落实《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当前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市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建机制激发中医药创新动力
为加快推进中医进妇幼工作,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周毅和院长俞成叙采取多措并举,从人才培养、政策倾斜、绩效激励和工作考核等维度齐头并进,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提升“西学中”人员的技能水平。领导带头学中医,并先后多次带队前往知名妇幼保健机构学习妇幼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多次召开中医进妇幼工作交流会、举办景德镇市妇幼联盟“西学中”培训班;启用全自动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系统,包含300多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其中临床常用的中药配方颗粒有200多味;医院培养了一批青年中西医兼备的临床人才,目前,医院有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中医专业本科生1名,19名具有中医专业资质从医人员。同时,医院改进绩效激励政策,绩效分配适当向中医药特色明显、诊疗实绩突出的科室和人员倾斜,保障一线人员待遇,极大调动了科室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多举措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真的很神奇!宝宝持续高热不退,中药熏蒸后马上就退了。”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不少患儿父母为中医诊治疗法点赞,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幕只是中医药融入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医药适宜技术已经逐步开展,涵盖“妇女、儿童、孕产”三大保健及“产科、儿科、妇科”三大病区。”据市妇幼保健院总药师郭虹茹介绍,中医药不仅在儿科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妇科保健和疾病治疗中,同样大有可为。前段时间,一名患者经期腹股沟疼痛放射至大腿和腰部,检查排除盆腔炎,但之前,患者在其他医院却当作痛经和盆腔炎治疗,效果不佳,经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师检查后,采用温针加雷火灸治疗,效果良好;一位既往有过两次胎停史的孕妇胚胎发育缓慢,一周胚芽仅长2毫米,经中药内服加外贴保胎贴治疗一周,胚芽从6mm长至17mm,后续胚胎发育顺利。
中医师陈巧雅、冯蕾称,中医妇产科在经、带、胎、产、乳、杂等方面既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优势,又结合现代诊疗技术的重点,对盆腔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月经过少、闭经、月经先后不定期)、卵巢功能减退、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先兆流产、卵巢囊肿、产后缺乳、产后抑郁症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医儿科则集中医儿童保健,疾病诊疗为一体,发挥传统医学优势,以肺系疾病,脾胃疾病以及小儿内科杂病为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擅长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厌食、消化不良、便秘、感冒、遗尿、尿频、多汗、鼻炎、鼻窦炎等,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突出中医外治特色,开展有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耳穴压豆、中药保留灌肠、督脉灸、中药药浴、挑四缝、艾灸、刮痧、拔罐等治疗项目。在保健方面,科室还开展了三伏、三九调理,春季助长,节气推拿保健等特色保健项目。此外,药剂科开展“代煎中药”服务,严把饮片质量、煎药管理和监测等重要环节,满足了患者需求。
广泛宣传扩大中医药影响力
“听说有省专家来义诊,早早就来排队了。”“我很信赖中医治疗,听说市妇幼保健院也有中医门诊,还有很多活动,便赶紧来咨询。”7月2日,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三伏调理节正式开始,特邀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中医专家到院义诊,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
为增强大众学中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意识,市妇幼保健院还成立“中医推广小组”,医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中医养生、小儿推拿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使用中医。
未来,市妇幼保健院将坚持中西医并重,以服务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为宗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强化中西医结合的服务意识,提升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能力,夯实中医人才基础,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保健的优势特色,推动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西医结合的服务意识,提升中医药今后,未来,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将坚持中西医并重,以服务全市妇女儿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保健的优势特色,推广中医“未病先防”的自我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推动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